有多种面部标记检测器,但所有方法基本上都试图定位和标记以下面部区域:
-
嘴
-
右眉
-
左眉
-
右眼
-
左眼
-
鼻
-
颌
dlib库中包含的面部标记检测器是Kazemi和Sullivan(2014)提出的一系列回归树的一毫秒面部校准的实现。
此方法首先使用:
-
图像上标记的面部标记的训练集。这些图像被手动标记,指定每个面部结构周围区域的特定(x,y)坐标。
-
先验,更具体地说,是输入像素对之间距离的概率。
给定该训练数据,训练回归树集合,以直接从像素强度本身估计面部标记位置(即,不进行“特征提取”)。
最终的结果是一个面部标记检测器,可用于实时检测具有高质量预测的面部标记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dlib库中预先训练的面部标记检测器用于估计映射到面部结构的68(x,y)坐标的位置。
68个坐标的索引可在下图中显示:
这些注释是68点iBUG 300-W数据集的一部分,dlib面部标记预测器是在该数据集上训练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还有其他风格的面部标记检测器,包括可以在HELEN数据集上训练的194点模型。
无论使用哪一个数据集,都可以利用相同的dlib框架在输入训练数据上训练形状预测器-如果您想训练面部标记检测器或自定义形状预测器,这非常有用。
在这篇博文的剩余部分,我将演示如何在图像中检测这些面部标记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这篇博文使用到了imutils
评论记录:
回复评论: